塗亞峰:推進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同頻共振

發布者:李伊萌發布時間:2024-01-05浏覽次數:1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既是新型城鎮化的根本遵循,也是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積極推進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在質、量、度上同頻共振,十分必要。

  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在質、量、度上同頻共振,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獨特風景和重要特征。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依歸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第一次為建立“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的理想社會指明方向,确立了人的現代化與社會共同富裕同頻共振的學理正道。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所系。在共産主義自由人的聯合體中,一方面,“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另一方面,“生産将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統一,形成了以人的現代化為“經”與以共同富裕為“緯”同頻共振的獨特道路。三是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所求。中國共産黨秉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初心,無論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都自覺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攸關人民福祉,為群衆所共同期盼,是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所在。促進人的現代化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頻共振,是黨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自覺追求。

  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在“質”上同頻共振,即在内涵發展方面彼此滲透、相互轉化、互相需要。首先,二者在内涵上存在聯系。一方面,人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生産、生活方式和人的發展方式的現代化,其基礎在于社會物質生産和精神生産全面現代化。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其關鍵在于作為創造主體的人得到全面的現代化發展。深刻理解二者的内在聯系,是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徑的必然要求。其次,二者在工作推進上相互轉化。一方面,人的現代化進程,由前工業化到工業化階段,再到當前的信息化階段,逐步積聚了推進共同富裕的強大人力資本。另一方面,共同富裕進程,從根本社會條件的革命性推進,到根本政治條件的革命性奠立,再到共同富裕實現機制的改革創新,深刻推動了人的自由解放和現代化發展。全面暢通二者在工作推進上的内在聯系,是加快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的必然選擇。最後,應強化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之間的系統協同,構建系統間良性循環。一方面,通過人的現代化内涵升級,如倡導綠色财富觀和整體生命觀,來化解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難題;另一方面,通過共同富裕内涵升級,如倡導創新性、平衡性、協調性、共享性新發展理念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來化解人的現代化的人際疏離難題。

  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在“量”上同頻共振,即在受益主體方面,密切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拓展。首先,二者在主體受益上密切關聯。人的現代化所設定的受益主體,在中國共産黨誕生前,隻涉及統治階級、精英階層和新興産業群體等少數人,少數人的現代化與少數人占有社會财富相對應。但是,在黨的領導下,人的現代化受益主體就擴大到最廣大的人民群衆,與之相應,廣大人民群衆也是共同富裕的當然主體。其次,共同富裕不能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的平均主義“大鍋飯”,人的現代化也不可能是所有地區所有人齊頭并進的現代化。二者都有一個漸進過程,二者也正是在這漸進過程中相互促進。一方面,共同富裕進程,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塑造了人的開放觀念、市場觀念、時間觀念、效率觀念、法治觀念、創新觀念、公平觀念等現代化意識。另一方面,人的現代化的主體範圍,從沿海到内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少數“弄潮兒”到廣大“追夢人”日益流動擴展,又促進了共同富裕群體的發展。最後,二者在重點對象上存在内在聯系。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最大的短闆都是農村農民,重點的對象也都是農村農民。可以想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顯著提升以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縮小,将在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同頻共振中加速實現。

  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在“度”上同頻共振,即在實踐旨歸方面,方向一緻、價值統一、主客融合。首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富裕程度,其現代化實現指數,都居于領先地位,然而,其所引領的現代化模式,卻反映資本主義擴張本性。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一緻性,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給世界帶來和平與共赢。其次,我國長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區域結構、生産力結構和城鄉結構。這些不平衡結構一旦和資本控制的技術力量結合起來,就會固化,就會破壞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價值統一。基于此,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規範資本健康有序發展,全方位保衛和建設社會,推動形成橄榄型分配,是保障二者實踐測度價值統一的有力舉措。最後,資本主義現代化淪陷于商品、貨币、資本和技術拜物教,造成人的物化。後現代主義也不能克服這種主客分離的異化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了人的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主客融合。一方面,圍繞人民生活質量這個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體現主體的邏輯。另一方面,充分反映客體的邏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


來源:2023年12月26日《新華日報》第17版思想周刊

作者:塗亞峰,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講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