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徐國亮、鄧海龍: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四重維度(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布者:李伊萌發布時間:2021-10-28浏覽次數:749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将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新時代青年是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先鋒力量,是國家走向興盛、實現昌明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變化使然、青年使命應然,應着力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加以把握。

把準時空坐标:認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前提

  從“知”的維度看,把準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空坐标是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一方面,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着新時域。從國際時域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從國内時域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在國際時域和國内時域的交織互動中,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坐标已從“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的時代”、“世界革命的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然而,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世界大時域中,既有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變革,也有見所未見的大調整、大變局。唯有将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與時代主題更加緊密結合、與時代變革更加深入契合才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另一方面,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正處于新場域。地理學意義上的新場域主要指大變局時代的經濟全球化更大程度地消解着國家權力和本土意識,在形構我們的行為的同時重構了一個全新的全球化世界。文化學意義上的新場域主要指在大變局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特别是網絡時代不同思想文化、不同意識形态、不同話語權力之間的沖撞與激蕩、競争與較量更趨激烈,一個國家堅持自己民族特質的挑戰越來越大。處于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在這個新的文化空間,受到西方社會思潮的侵襲很容易陷入迷惑,而一旦青年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感受到威脅,就會增加愛國主義教育在是非分辨、準确選擇和主流價值引導上的難度,甚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一個國家擁有要求其公民對其忠誠的權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動性時空域中,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已跨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國家界限,超越某些地域性因素,要求其忠誠于祖國必然面臨着更為錯綜複雜的外部沖擊。

厚植家國情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主題

  從“情”的維度看,“堅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厚植家國情懷是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中國青年運動實際内蘊着政治意義上愛國主義情感的自由流動,是家國情懷的集中表達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

  随着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也逐步實現了從以保家衛國為核心的反侵略“自發式”教育、以富國強民為核心的求發展“自覺式”教育向以建設強國為核心的謀複興“自強式”教育的偉大飛躍。

  1983年7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意見》要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經常地進行和加強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又印發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文件明确指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把人民群衆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為祖國的統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在實踐中,廣大青年能夠更加自覺地響應黨中央的号召,志願去西部等祖國需要的地區支農、支醫、支教,為祖國建功立業。2012 年黨的十八大拉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青年愛國主義教育也随之進入了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核心目标的“自強式”教育階段。在當代中國,新中國、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三者命運的緊密相連、性質的内在統一、使命的息息相通決定了“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這也是厚植家國情懷的根本所在。

砥砺強國之志:錘煉風雨無阻的高貴品格是關鍵

  從“意”的維度看,砥砺強國之志,錘煉青年風雨無阻的高貴品格是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當青年自覺地認識到自身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時刻,便會自然而然地樂于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奮鬥,并産生強烈的報國意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為國獻身的堅強意志。在這一意志的支撐下,他們就會忠貞不渝、持續奮鬥、精忠報國,内心深處時時刻刻都會湧動出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由語言和行動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意志是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升華,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堅定性和持久性,不會随着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社會的進退、人生的沉浮而有所改變。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決不單純是一種對祖國熱愛之情的情感激發,更是一種為祖國建功立業所必需的堅強意志和理想信念的長久磨砺。

  意志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标,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動去執行任務、戰勝困難,進而實現目标的心理過程。砥砺強國之志,說明“愛國志向和愛國意志的培養需要磨練。堅強的意志是磨練出來的,強國之志是在苦難和奮鬥中形成的。”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鬥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過程。”因此,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還必須引導他們充分認識偉大鬥争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敢于直面風險挑戰,發揚鬥争精神,勇于應對風險挑戰,在鬥争中見世面、長才幹,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愛國意志轉化為鬥争本領,變成義無反顧的報國之行。

實踐報國之行:化為國家治理強勁效能是根本

  從“行”的維度看,将青年的報國之行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是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

  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教育青年、凝聚青年,引導青年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研究者、傳播踐行者。要深入開展國情教育、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形勢政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國夢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向青年講清楚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亟須回應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不斷增強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導青年發展的根本價值準則,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基本德性要求。引領青年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支持者和模範踐行者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還要引導青年了解中華民族曆史悠久的燦爛文化,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融滲的曆史長河中加深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敬仰和守望,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進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制度在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起着根本性、決定性、長遠性的重要作用。作為法律制度層面的愛國主義,實質上是對愛國主義教育基本道德要求的底線規定。《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等文件的出台為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新時代青年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實踐指南。新時代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愛國主義内容融入青年參加黨日團日、主題班會、軍事訓練、冬令營夏令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學雷鋒志願服務、創新創業等具體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之中。要密切青年與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城市建設、企業發展、社會機構運行等方面的聯系,豐富拓展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領域。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

來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1期


Baidu
sogou